“你好,我是张志刚,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做着这样的自我介绍,大小伙子张志刚言语从容而肯定。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志刚对自己的职业却是讳莫如深:“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和职业都很不自信。”
2002年,在山西长治医学院医疗系就读的大三学生张志刚决定转学护理,从果断做出决定到办完转系手续,只用了短短一天。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实则是在深思熟虑了男护士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后痛下的决心。
护士职业一般都由女性从事,男护士在当时还属新鲜行业。转到护理系后,张志刚在校园里并没有感受到特别的不同,但是从大五实习开始,压力却像一方大石头结结实实地落在他心上。实习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多由女护士完成,科室人员和病人都几乎没有接触过男护士。“他们很好奇,你一个大男人怎么做这个工作,有时候甚至会像看大猩猩一样研究你。”张志刚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实际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的领域在不断扩展,对于男性手术患者的备皮、泌尿科男性患者的护理等特殊工作,由男护士来操作更为方便,也更尊重患者。对于高强度、重体力的手术工作,男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比女性的承受能力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张志刚当时选择护理专业,就是看准了这个稀缺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三甲医院可以提供的优势平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给了张志刚他所梦想的平台。毕业后,张志刚先是在兰大一院心血管外科ICU工作,后又协助普外科做肝移植手术,梦想在他面前逐渐展开了一角画图。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相信,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每个人的机会却基本均等,关键看你自身的准备如何,如果自己不努力,别人连机会也不会给你。当机会到来时,张志刚牢牢把握在了手中。2005年3月,医院派送他去东南大学中大医院ICU学习,在那里的所见所闻,让他真正了解了ICU,巨大的兴趣让他对那些从未见过的先进仪器和操作深深着迷。因为不能亲身操作,张志刚只能拼命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记,晚上回去翻书琢磨;第二天再回去看,去记忆。
2005年7月,兰大一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正式成立,张志刚开始全力从事重症护理工作。他利用进修所得,研究操作新配备的呼吸机、血液净化机等设备。主任发现这个外表质朴的小伙子对仪器操作有着出众的天赋,于是和他进行长谈,并帮助他对职业前景进行规划。主任告诉张志刚,ICU的工作主要是对危重病患的治疗,而各种设备和仪器就是这些治疗的媒介,要学会的不仅是熟练操作仪器,更要学习治疗的理念。主任还告诉他,在国外有一种已经发展成熟的行业叫做“RT”(Respiratory Therapist, 呼吸治疗师),主要是操作用于救治危重病人的设备,让机器正常治疗并发挥最大功效,是一种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桥梁性工作。
在科主任的鼓励与支持下,张志刚投入身心研究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成为负责血液净化与呼吸机维护与治疗工作的主要人员,2011年在西北率先成立第1支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团队,填补呼吸治疗在西北的空白,“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团队构建模式的创新”于2018年4月获得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举办的护理管理创新奖(优秀奖)。“心得要写出来,成果要分享,这样你才能有更宽广的交流平台”。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 1篇、Medline 1篇、CSCD 2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甘肃省黎秀芳护理科技奖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完成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8项;目前在研项目2项。在护理教学方面,近几年承担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理论教学以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带领本科生及研究生获得国家创新创业项目2项。 目前张志刚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护理教研室副主任,副主任护师,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主委。2018年5月被评为“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
提起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张志刚说:“也许我更善于思考”。他觉得护士不能总是输液体、挂药瓶,这个行业还有着更大的空间可以挖掘。他接触过一些国外的护理人员,他们那种接近于全能的医学素养,尤其是两名美国男护士对自己职业的自信和骄傲,都让他记忆犹新并深深向往。“其实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一环,但也是阻止错误医嘱落实在患者身上的最后一环。护理工作是在直接跟人,跟生命打交道,护理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张志刚绝不会只是机械、被动地去执行医生的指令,他始终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思考医生为什么开出检查单,思考检查结果中不同数据的指征,思考处方上药品使用的原因。这种思考,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获益良多。
张志刚现在思考的,是如何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硕士生导师,培养出更多的护理接班人和更多优秀的“RT”。相信,张志刚的梦想也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