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百年兰大群英谱 > 正文

萃英山下盛开的艺术花坛
——专访兰州大学话剧团

日期: 2018-05-04 点击: ...

  人言:“天地小剧场,人间大舞台”。在榆中,同学们很少有机会身临剧场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但是在兰大,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致力于排演适合学生的话剧作品,为师生带来精彩的戏剧节目,让大家有机会近距离去领略戏剧独有的无穷魅力。他们就是兰州大学大学生话剧团,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生团体。

  四月十四日,兰州大学第七届戏剧节圆满落幕,由话剧团演出的四部剧作《剩女郎》《群猴》《我不是李白》《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也全部呈现在观众面前,每次演出结束后,会场都响起持续的掌声。

朝气蓬勃 不断前行

  兰州大学大学生话剧团,最初由几个学院的一些小剧社联合在一起,经过团委的整合于2009年正式成立,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生组织。

  2015年,由话剧团推出的第一部原创话剧《江隆基——从北大到兰大》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成功上演,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在这部剧的准备过程中,话剧团获得了一笔较大的资金支持,并将之用于道具、舞美设计等方面的改善,使得这部剧演出的整体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被搬上了学校本部的舞台,学校领导连连称赞,江隆基的家人也表示对这部剧深有感触。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或多或少的艰难与辛酸,在此之前,话剧团也经历过十分艰难的时期。团长董月回忆道:“因为话剧本身可能没有一些诸如唱歌跳舞这类的艺术表演吸引人,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加入我们,所以初期在人员构成方面有比较大的困难。我们从零九年成立到现在,靠着许多学长学姐的努力,才能让话剧团延续至今。非常感谢他们的努力,是他们的不断付出让我们的话剧团支撑到了现在。”

  2017年年初是话剧团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他们迎来了一位专业的表演老师——李娜。李娜是国家二级演员,对话剧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她的到来使话剧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董月说:“她对我们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专业表演等方面的指导,也让团队更清楚我们的话剧应该如何去更好地呈现。”话剧团的日常训练中,李娜会给话剧团成员安排许多小品、晚会之类的表演活动,让成员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我们逐渐明白了如何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甚至超越自己,从而去更好地呈现这个话剧。”董月说。

  今年十月份,话剧团将迎来一次重大活动。在本校110周年校庆与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话剧团将代表兰州大学赴北大献上周年贺礼。他们将会演出全新的一版《江隆基》,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李俊强导演及其团队负责指导编排。董月笑着说:“这一次去北大演出,一个是要去学习,另外一个就是要展现我们兰大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友校师生领略兰州大学的艺术风貌,这不仅是话剧团的荣誉,也是兰州大学全体学生的荣誉。

汗水浇灌 艺术之花

  “剧本乃一剧之本”,话剧团每一次的精彩表演必然少不了最基础的剧本。对此,董月介绍道:“我们下属有一个采编部,采编部的同学每一学期都会进行剧本创作训练,如果有比较好的原创剧本我们会拿来编演。但是高质量的剧本创作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会更加注重非原创剧本的选择,更多地倾向于一些经典剧目、喜剧以及一些贴切学生生活、符合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作品。”

  董月解释说,经典剧目是话剧团的重头戏,因为每一场的演出时间大概只有两三个小时,能够呈现出来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另外,由于资金、人员、舞台等方面的制约,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剧场里的剧本也很少,所以一些经典的以及一些新奇的剧目就成为话剧团剧本挑选的首选。

    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的演出背后都凝聚着话剧团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剧团表演部部长张岑说:“我们的话剧准备周期是很长的,比如说刚结束的大戏节上的四部作品是从去年十月开始准备,今年四月十四号演出的。往年的大戏节也要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准备。我们即将前往北京大学上演的作品《江隆基》也是从现在开始到十月底才演出”。

    为了迎接第七届大学生戏剧节,话剧团准备了将近一学期,但中间的寒假让同学们有点忘记了在舞台上的感觉,开学后又进行了辛苦的训练和紧张的排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地努力。“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明白自己应该更努力,这是我很满意的地方。”董月说道,“我们的演出效果整体上是不错的,但在这中间还是出现了一些纰漏,有些是可预测的,有些是我们不可预测的。我们尽自己的力量在前期把差错降到最少,这也是我们进行平时的训练、排练的主要目的。因为演员在平时的日常排练中,会形成一个身体的记忆,所以我们会要求每个剧组一周七天每天晚上八点半来排练,在训练中大家肯定都是很辛苦的。看到大家这么努力,我也觉得特别欣慰。”

  张岑说:“话剧的准备当中剧情的排演肯定是首要的,还要在排演的推进中不断设计我们的音效、灯光、道具、以及宣传工作,比如海报设计这些。”经过《江隆基》的演出,成员们认识到了舞美设计、灯光音效等方面对于舞台剧的呈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这一次大戏节上,话剧团在这些方面做了更多的美化、提升,使整个舞台效果看起来更好。同时话剧团整体加大了宣传力度,宣传部的同学们反复地修改海报、编写文案,每一份工作都用心地完成。他们的努力换来了闻欣堂的场场爆满,让话剧团和大戏节为更多的师生所了解和关注,也让更多的同学因此对戏剧艺术多了一份热爱,正如许多观众谈到的:“在课余之外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和艺术”。

相互依靠 共同成长

  话剧团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一幕幕精彩的话剧表演,让大家有机会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对于团队自身而言,也带给每一位成员宝贵的财富。

  “在这两年中我担任的都是演员,在不断的排演中走进自己的角色,在与对手演员的不断碰撞中慢慢成为角色,最后把他带到舞台上,对我来讲这是难忘的经历。”张岑谈道,“我是很热爱戏剧热爱表演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是莫大的幸福,在团里剧组收获的友谊更是弥足珍贵,而且在一部戏的排演中如果作为导演要负责统筹设计等等许多事情,这对个人工作能力、交际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再者我们的校区地处偏远,不容易获得许多欣赏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在每次的戏剧节以及各种晚会中我们的节目能给同学们在繁忙的课业之外带来戏剧的享受、审美也是十分荣幸的。”

  本届大戏节《我不是李白》剧目中饰演慧芳阿姨的孙畅谈到:“话剧团就像家,团里的人就是亲人,在异乡我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融入感。而且这次演出算是圆了我从小的一个话剧梦想,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真的会有想哭的冲动。这些都是对我人生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性格方面,做人方面等都是。”孙畅还向我们透露,在上台半个小时前,表演部副部长组织大家开嗓,观众在台下都能听到幕后传来一阵阵喊声,“他还让我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躺在舞台上,全身放松,给我们心理暗示:这个舞台在接下来的时间属于我们,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自己的伙伴,舞台会给予我们力量……慢慢的,我感觉自己的紧张焦虑淡了下去,胸腔里满满的都是自信。在后来的演出中完全不紧张是不存在的,不过心态已经平静很多了!”

  谈到为什么加入话剧团,大家几乎都是出于心底对话剧的一份热爱。在《剩女郎》中饰演张静宜的程逸说道:“很喜欢看话剧也很喜欢表演,在话剧团遇见了很多一样喜欢话剧的人,他们给我很多表演上的历练和进步”。孙畅说道:“加入话剧团是圆了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从小就梦想在舞台上展现自我,话剧团能给我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成员们眼中如家一般的话剧团,不仅给每个人带来了别样的收获和难忘的经历,也给大家一份触动内心的温暖和幸福。

希望不息 进步不止

  话剧团现在正处于一个辉煌阶段,但在他们自身看来,只有不断进步才是正确的方向。董月对话剧团充满着期许:“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努力提高,也希望自己作品能够一年比一年好,不只是在灯光、道具、舞美这些方面,还有演员自身演技的提升,这些都要让舞台的整体效果变的更好。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学校里有更大的影响力,有更多的同学老师知道我们并前来观看我们的话剧,无论是觉得满意还是给我们提出意见,我们都非常乐意接受。希望我们的话剧团变得越来越好”。

  张岑说道:“大学生组织总是要更新换代的,所以再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管理层、新一代的演员,让剧团不断延续下去。之后让话剧团成为更受同学们喜爱的组织,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同时,在话剧团成员自身看来,话剧和话剧团对观剧学生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董月认为,“事实上戏剧艺术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做到普及,在大学生之中我所了解到的学生剧团也并不是说很多、很出彩。我们在摸爬滚打之中也希望戏剧能够在大学生之中有一个印象,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话剧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这对于话剧更大范围的普及发展也会有一个小小的好处吧。”张岑谈道:“我们能够给热爱戏剧、热爱表演的同学们一个舞台,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大家的大学生活。我的一位学长说过,‘在生活中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舞台上我们是可以去发光的。’大家能通过戏剧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另外在我们这个较为偏远的校园里,戏剧能带给大家艺术欣赏和文化素养的熏陶,这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兰州大学大学生话剧团,这样一个为兰大师生盛开的艺术花坛,将在萃英山下留下它沁人的芳香,绵延不绝。

文:张可意,严子婧
图:
编辑:赵梦然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