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 张 勇 赵淑英
摘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校教育与跟踪调研相结合,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医学精神,为社会打造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合格医学产品。
关键词: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实践探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十八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精神实质[1],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和压力,改变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诚信意识淡薄、艰占奋斗精神淡化等思想倾向,就需要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2];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奉献爱心的高尚道德;激励他们追求终生学习、自强不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习品质;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诺言;提升他们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引导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全国人民的梦想——中国梦,共同铸就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培养有个性,有开拓进取,有创新精神,有思维,有良好道德,有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与自我完善能力的个体,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从而使大学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2]。因此,首先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 用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关心爱护学生, 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和要求。建立起“教学情感化, 管理人性化, 服务贴心化”的思想教育新模式。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为出发点,做好启迪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3]。其次就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把全面素质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逐步提升,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道德。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环境的熏陶,思想随之发生变化,价值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有些同学说:“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是我想想的那样轻松和快乐,进入大学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挑战,要接收和面对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思想和思维跟不上节奏你就会落伍”。其实开拓、进取、塑造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追求进步的快乐。也有同学说:“大学的学习并不重要,因为就业迷茫,认为大学所学知识能用到的不多,重要的是文凭”。这些同学通过在师生的关心、帮助和引领下,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把“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或其它行为,满足自身、社会和他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做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历炼自我、提升素质,努力打造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让学生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医学精神、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是一名好医生必备的素质,需要打造和修练。
3.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
对于我们综合性大学而言,青年医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以对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转变教育思想、重新定位教育目标,既要努力增设扩展医学生知识面及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文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性教学,又要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创设群体教育氛围,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学院成立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人文教育医学中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人文医学研究室、医学教育研究室,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人文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和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临床一线,建立对于医德的感性认识,结合典型事例,开展讨论与分析,并就一些问题展开辩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医德情感转化为医德意志和医德信念;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要进一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过渡,如何深刻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并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引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变的能力。
4.强化日常管理服务,创新教育内容
4.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入院教育、年级大会、党员及学生骨干培训、座谈交流等,逐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意识和宗旨意识,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多一点理解,让学院多一点关怀,共同维护和支持学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5]。
4.2深入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思考,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4.3依托学院的人文医学教育平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教育、研讨及实践活动,打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同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化”。 一是体现在对学生真真实实的人文关怀之中;二是学生工作的“人性化”,体现“一个转变”,即从管理服务型向教育引导型转变。
4.4认真调研分析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的就业指导方案,正确引导学生诚信、文明、理想就业,树立学院形象,提升学生就业率。
5.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1上好医学生大学期间两个阶段的第一课
5.1.1第一阶段的第一课:在基础医学院阶段的新生入院大会。上好医学生的第一课,主要从医学本身以及医学教育等方面向医学生展示了整个医学专业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凸显出学校和医学生在医学领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课,让新生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要做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在生与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既然选择了学医,就要对生命负责。竭尽所能解除病痛,挽救生命。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做一名集“智者、仁者、勇者”于一身的医者的崇高;做一名面对社会自信从容、面对人生诚恳淡然的人,做一名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的骄傲和自豪。
5.1.2第二阶段的第一课:进入临床医学院阶段的新生入院大会。上好临床学习阶段的第一课,正确引导临床阶段的学习规划,激发临床学习的兴趣,通过宣讲医学界高尚医德医风的感人事迹培养青年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立志刻苦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素质,崇尚医学、热爱医学、奉献医学[4]。
5.2全程塑造,不断修身养性
5.2.1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及科研创新
一是职业素养和科研创新的课程讲授。以热心教学的临床知名专家组成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讲授。二是早期接触临床。挖掘榜样效应的临床教师:榜样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可触性的特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进入临床见习、实习(或实验室)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关键。实行“学长帮带、老师指导”双结合,早期接触临床。即:以3-5人为学习小组选择临床知名专家做为指导教师,选择临床实习的学长做为“帮带”桥梁,加强临床技能的了解和学习,加大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三是定期举办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习与实践交流。四是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医学生走向基层,深入农村社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和广大群众卫生保健情况,对他们深入理解医学非常重要。深入农村、社区,也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开展“我最尊敬的老师”、“医患和谐”、“医学人文素养”、“医生的职业道德”等主题征文与演讲交流活动。六是以职业素质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为依据,评选表彰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
5.2.2利用人文教育医学中心平台,加大医学生人文教育,开展人文知识讲座,开设《医学人文》选修课;开展人文实践活动。如读书会、书法比赛、思想道德建设论坛、人文墙报、人文服务活动等。
5.2.3实施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定量化考核标准,加快推行导师制,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2.4注重毕业生教育
毕业典礼既是毕业生完成学业,即将离开母校的标志,也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既是大学生涯的结束,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刚刚转变社会角色的学生们来说,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没有结束。我们依然强调的是良好职业素养对于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并寄语他们美好祝愿,以增加对母校的情怀。鼓励他们事业蒸蒸日上,多为母校做贡献。
5.2.5跟踪调查毕业生
毕业生所在单位能普遍反映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素质水平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尤其在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或业务能力方面比较突出。临床医学毕业生不仅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而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社会对学生的历练是对学校教育成败的最好检验,这些是对医学毕业生的良好评价,进一步验证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成功做法。
6.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为创新培养模式和推动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6.1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使医学生更加坚定从事医学专业的信念,明确专业学习态度,增强专业信心,激发了学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医学精神。
6.2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培养科研兴趣,调动和激发科研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6.3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医学职业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明确了医学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学生思考与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了影响临床实践教学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临床实践环节的教学。
6.4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使学生在临床实习科室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职业行为与道德、医疗风险与安全、医患及师生的沟通交流,能很快进入实习角色,了解医疗流程、规范病历书写等。
6.5通过全面系统的专题讲座和人文交流,使学生接触临床不再盲目,更好地规划自已的临床学习计划。学生不再是进入临床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有些知识不是每一个临床科室带教老师都能为学生系统全面进行指导,之前的培训学习也是对学生的全面指导。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成效明显。
6.6在推免、考研和就业方面的竞争实力也明显提高,升学率达42%以上,就业率达88%以上,导师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好。
总之,当前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医学生学习、工作、就业、经济等压力增大,这些都对学校职业道德培养和良好职业素质养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医学教育者及广大教师不得不面对现实: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