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兰州大学报 > 正文

[兰州大学报]焦若水:社区公益始一程

日期: 2018-04-02 点击: ...

作者:张可意 黄青青


 


  西湖街道社区改造项目开发空间讨论会  


铁路西村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伏龙坪街道“社区青少年教育开放空间讨论会”

  说到兰州市正宁路,每一个熟悉兰州的人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几乎都会是正宁路夜市,牛奶鸡蛋醪糟,甜胚子奶茶,羊杂,烤鱼烤肉,杏皮茶,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但对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焦若水来说,“正宁路”三个字对他有特别的涵义,正宁路所在的正宁路社区是他的工作阵地,是实践阵地,是“战场”。

从社区来,到社区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9年,从事社区研究的焦若水走进兰州市铁路西村街道开展学术调查,完成研究工作后的他看到城市社区发展迫切需要专业理念与方法的支持。从铁路西村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机制创新”的服务实践开始,一扇行动研究的实践之门自此打开。

  2013年,焦若水带领团队与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合作,在兰州市主城区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开展调查,先后完成122位流浪乞讨人员的访谈工作,并对兰州市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10000多份数据展开深入挖掘分析。

  “当时做这项调查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非常多的。”焦若水说道,“流浪乞讨人员主要分散在七里河区和城关区这两个主城区的各个地方,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这个不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作团队和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展开了地毯式的走访和调查,最终摸清楚了人群的数量。除此之外,收集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入信息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谈道:“大家都知道在一般的社会调查里面,收入是最难的。在流浪乞讨人员里面就更困难了,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在一个地方蹲点。”流浪乞讨人员普遍会选择商业中心或者广场中心作为乞讨地点,调查员在附近的小吃店里买上一份小吃一瓶水,仔细观察流浪人员能够收多少钱,这一观察就是很长时间,甚至一天。调查员还会跟随流浪人员回家,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状,还会去他们换整钱的废品店询问信息。“我们会问他们换了多少钱,多久换一次,把他的出口信息拿到。”然而在工作团队看来,这些数据还是不够精确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蹲守和观察,团队成员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信息源,那就是马路上的环卫工人,“他们经常在这里活动,流浪乞讨人员对他们也没有戒备心。所以他们非常清楚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就像街道上的眼睛一样”。通过这种方式,焦若水和研究生在如何做特殊人群的社会调查的方法上得到了提升和完善,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方式。

  经过长期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团队制定了兰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专业提升方案———兰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333”社会工作创新体系。这是国内目前唯一大规模流浪乞讨人员的整体调查,也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整体服务方案设计。

  2014年,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焦若水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与兰州市白银路街道办事处也合作开始 “街道社区治理能力建设与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综融性将社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结合,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与社区服务实现无缝隙结合,极大激发了“三社联动”的合力效应,带动了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化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的综合性发展。社工主导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公众参与讨论会被《兰州新闻》头条报道,极大提升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公众影响力。2017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金龙在甘肃省委书记林铎陪同下,视察了焦若水带队服务的正宁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中心以先进的理念、专业的方法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予以高度评价。

积极助力城市发展

     兰州新区是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焦若水带领的社会工作团队于2014年承接《兰州新区社区规划》项目。工作团队对社区的范围、人口、类型还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社区的分布和原有产业及人口的分布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并广泛地征询国内外一线专家和一线社区工作者的意见。从形体规划、制度规划、文化规划三大维度出发,综融性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理念高起点规划社区建设,完成国内100万级城市先进的综合性社区规划,被全国多地借鉴采用。

  2015年,焦若水带领团队一次性承接兰州新区民政事业、社区建设、就业与社会保障三个“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任务,为兰州新区组合型规划十三五期间的全套民政发展与社会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编制期间,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主办社会工作机构的优势,广泛链接资源,通过专业服务助力,持续推动兰州新区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

  在“三社联动”理念的指导下,焦若水充分发挥在社会工作督导和能力建设方面的优势,先后为西部社区发展论坛、甘肃公益慈善年会、甘肃公益组织陪伴成长计划等多个地区性公益平台,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督导、服务方案支持、团队能力建设等支持,有效促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的运用推广。

  在纵横千里丝绸之路沿线上,焦若水还为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平凉市、天水市、定西市的近1000人次社区工作者带去了专业化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支持,有效促动了中小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实务教学,社区工作后继有人

     焦若水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教学团队的核心骨干教师,一直担任社会工作理论的教学工作,先后培养1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其中留学生2名(分别来自孟加拉国、新加坡)。他创新教学方式,强调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和实务运用,教学场所横跨教室和服务场所。在课堂中,他的讲授既包括社会工作的经典理论,又包括社会工作发展的全球前沿理论和第一手的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工作的最新发展前沿,马里兰大学著名的社会工作教授芭芭拉来到社会工作硕士教学的课堂上,使学生充分领受国际社会工作前沿发展的动态;焦若水还将实务教学搬到了兰州市小西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区、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兰州市的街道社区当中,全天候的实地观摩,和社会组织、街道社区、流动人口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评估社区需求,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但解决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而且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培养提供了专业研究的平台。先后有10余名学生以社区社会工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为主题完成硕士论文,为当地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人类学中有一种说法,有三代人类学家:第一代人类学家是坐在书斋;第二代人类学家特别不满足书斋里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生产,他们投身田野做研究;第三代人类学家认为书斋和田野都有局限,应该自由往返于书斋和田野之间。”焦若水表示第三种状态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也是他觉得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应该努力去追求的状态。他补充道:“我们知道现在教学的理论许多来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现实性已经远远超出这些理论的解释能力,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认为把课堂搬到社会中来,去观察、去检验、去改变,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和创新理论,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过去近10年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促使他们进行理论的创造和创新。”

  “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使我走出了小小的书斋,能够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帮他们在他们的认知、行为和环境,包括一些服务政策的改变。”谈到2017年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的话题时,焦若水说道:“这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工作的肯定吧,会继续努力的,尽管它可能只是改变了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社区里面的某一类弱势群体,但是它带给你这种的满足感,特别是我们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服务后,这些服务对象还会把这个服务延续给他人,奉献给社会,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让人非常幸福。”

  (《兰州大学报》总第916期 2018年3月15日 第四版)

文:
图:
编辑:赵梦然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www.3610.com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