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与上海大学刘旭光教授应文学院邀请,在大学生活动中心810教室分别作了题为《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视野中的正项美感与异项艺术之关系》与《我们时代的审美》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系兰州大学文学院9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由文学院文艺所所长张进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及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俐俐教授从文化符号学中的“正项美感”、“异项美感”、“正项艺术”与“异项艺术”等两对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关于形式命题的四概念方阵,并将转换为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视野中的“导向”与“底线”、“正项美感”与“异项艺术”之关系的问题研究。为此,对该问题的探讨便分解为“异项艺术”与“正项艺术”之差异、当代语境中的“正项美感”之理解、价值体系视野问题域中“正项美感”如何覆盖“异项艺术”的缘由以及“异项艺术”对“正项美感”的作用等四个方面的思考。刘俐俐教授指出,“正项美感”与“正项艺术”相互激发、促进,“异项艺术”发现“异项美感”,“正项美感”是对“异项艺术”的覆盖,同时“异项艺术”可以有效地丰富“正项美感”。
刘旭光教授续接刘俐俐教授关于“正项美感”和“异项艺术”的讨论,认为四概念矩阵之间螺旋式转变的思考路径给予“异项艺术”和“异项美感”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在对美学概念的纵向考辨中,刘旭光教授引出自己的报告话题“我们时代的审美”。他详细地梳理了自康德形式主义美学以来“审美”概念的发展脉络。二十世纪以降的审美实践与美学理论遭遇各种挑战,审美超越康德美学的范式而成为一种教育、救赎与解放的手段。刘旭光教授从马尔库塞关于感性和新感性的思考、苏珊·桑塔格对“艺术色情学”的阐释以及后现代主义鲍德里亚关于“超感性”的理解等几条路径,指出当下我们所需要的审美,首先从性质上说是一种肯定式的、交流性的以愉悦为目的的感知方式,其次从机制上说审美以感性直观和情感体验为基础,并通过判断获得反思愉悦的行为。
讲座交流环节,在场博硕士研究生与两位主讲人就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感知问题、康德美学、视觉以及听觉文化等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讨论,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讲座最后,张进教授对此次学术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并引导在场的研究生进一步思考讲座中所涉的相关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