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媒体看兰大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袁占亭:永葆党的初心 担负新的使命
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日期: 2018-06-29 点击: ...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构建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历史、重温誓词。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才能铭记使命、汲取动力、继续前行。

科学社会主义“怎么样诞生发展”

  1999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网上民意测验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且高居榜首;路透社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中爱因斯坦名列第一、马克思名列第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为何受到如此青睐和发展,还得从其理论脉络和实践历程把握。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史”。科学社会主义是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并站在时代潮头对资本主义现实批判中产生的。马克思吸收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奥古斯丁等为代表的人类古代社会理想的宝贵精神遗产,借鉴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平均共产主义思想,站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巨人肩膀上,研究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了唯物史观,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提出的理论设想,结合苏联实际,提出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运行体制,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史”。马克思在世时,其学说已成为欧洲以致美洲革命运动的旗帜,他亲自投身于反对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武器的批判”,领导、指导了法国、德国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张无产阶级的报纸《新莱茵报》。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其学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得到了新的实践和胜利,欧洲、亚洲的不同国家无产阶级及进行革命、夺取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由苏联一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多国的社会主义。但是有些国家僵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搞教条主义,实则违背最终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然而,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风云变幻的严峻国际形势下仍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时代潮头,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已经确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理论上,我们党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实践上,我们党迈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科学社会主义是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法国萨特所说:“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正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开始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出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为伟大的梦想。了解和掌握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灿烂的“辉煌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世界四大古文明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孔孟学说、儒家思想传遍了世界,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发展进程,丝绸之路架起了各大文明交流交融的桥梁,遍布全球的“汉服”“唐装”“唐人街”,英文里称呼中国为China(瓷器)等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贡献。2000多年前的秦汉王朝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1300多年前的唐朝国力强盛,国际交流空前密集;1000多年前的宋代,思想文化及经济高度繁荣;500多年前的康乾盛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高峰,当时GDP相当于世界的1/3。这些都有力佐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耀眼全球的影响力。

  中华民族落后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到了近代,晚清政府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中国逐渐从强盛走向衰落,并很快大大落后于从近代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西方各国。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侵略和欺凌过中国。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数百个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都是侵犯中国主权、掠夺中国领土和财富,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到掠夺路权、开办工厂,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从设立总理衙门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中国遭受如此欺凌、陷入如此境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救国救民的不同道路、不同方式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蜂拥而至,但他们或改良、或旧式革命,亦或是代表当时历史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触动和撼动不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根基,都未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背景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就有了主心骨。

  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路走来”

  现在,我们党有89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翻开党的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96年多的党史,就是一部壮丽的“奋斗史”“探索史”“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奋斗史”。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力挽狂澜、砥砺前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不以大革命的失败而气馁、妥协,而是越战越勇,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因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而被迫战略转移,红军始终坚定信念,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经受住了各种艰难险阻和残酷考验,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百折不挠、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要求,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全新的中国,中国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建立起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传承创新的“探索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了理论创新的历史性飞跃。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传承创新的探索史,既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守和传承上,又建立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深刻探索、经验总结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党的一大召开时,我们党鲜明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旗帜上。七大时,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在了旗帜上,十六大、十七大又先后在旗帜上写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九大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13个代表,代表平均年龄28岁。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建设抓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同志曾把党的建设列为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正因此,我们党总能在遭受挫折中力挽狂澜、在风险危难中绝处逢生、在不断胜利中充满忧患。改革开放后,我们将党的建设称为“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党自身建设好了,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今天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依然在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兼程、奋力前行,确保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路上没有休止符。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当前,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进。

  新时代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82年10月20日,一条简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南京市一座容量为两千吨的蔬菜冷库,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天,人们不再冬储大白菜,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天眼”探空、“嫦娥”探月、“蛟龙”探海让国外媒体都惊呼“科学革命正在中国发生”。人们从追求物质转到追求精神,更加追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策略上由过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转变,重心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时代要更好地为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德国记着说,从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有能力对未来发展做出如此长远的规划。这是我党不忘初心,为中国梦做出的行动规划;新时代“四个伟大”重大战略构想,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具体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坚持14条方略,解决更多的难题、办成更多的大事,更好地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新时代要更好地为人类“谋贡献”。十九大具有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将“一带一路”写入党章,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在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表达了我党愿同各国政党一道,共促世界发展、共享世界繁荣、共掌世界命运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本国人民谋幸福,也要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我们的党和国家将担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从曾经的“韬光养晦”逐步实现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的作为。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成为国际共识、国际行动。我们党将为改善全球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永葆初心奋力建设一流大学

  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兰州大学自清代末诞生以来,就承担起民族和国家的托付,致力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进入新时代,兰州大学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谱写“双一流”的新篇章。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兰州大学党委将坚决杜绝“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落实“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中层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三级联动”机制,使学校各级党组织、干部师生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切入点,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较强和全国重点马克主义学院的优势,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旗帜鲜明地落实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编制和落实好《兰州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办好“国情时政大讲堂”,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

  以新部署为指引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兰州大学站在“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将始终把学校事业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考、放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大局中定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拓展外延发展,既延揽大师,又吸纳青年才俊。不断美化绿化亮化校园环境,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要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综合改革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以一流大学建设带动学校事业的整体发展,深度参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太极计划”、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以及“泛第三极科学”中心建设和“泛第三极国家实验室”建设,力争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兰大。

  以新矛盾为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催生发展新目标,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催生新使命。兰州大学将进一步筑牢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兰州大学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提升工程”及配套十大建设项目,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构建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加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覆盖面,统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以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为切入点,发挥“马克思主义兴趣学习小组”等作用,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持续实施新生“蓝图计划”、中高年级“卓越计划”、毕业生“起航计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落实主体责任为牛鼻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兰州大学党委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压力层层传导。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发挥中层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探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结合教学科研实际优化支部设置和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做善成、一往无前”。我们将永葆初心、担负使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历史使命。(作者: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

(《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9期)

文:
图:
编辑:许文艳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www.3610.com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