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媒体看兰大 > 正文

【人民日报】日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
“双一流”之路,任重道远

日期: 2018-01-11 点击: ...

  “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不够,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学科更是有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尤其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还很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数量不多,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与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就如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以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展开讨论。

  扎根中国大地 在“特色”中争创“一流”

  在“双一流”建设中,首先要厘清怎样理解“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许多校长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面临“千校一面”的弊病,一些高校盲目扩张追求“大而全”,原本的特色与个性却被遗忘在角落。

  “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绝不是重复人家已走过的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发挥引领作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众多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学术问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就决定了只有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只有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大学,才会是更加兼容并包并勇于自我革新的大学。”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就是要让高校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随着去年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双一流”方案的公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也定下了路线图、任务书。方案中可以看到,打好“特色牌”,处理好“全面”与“重点”间的关系,成为各高校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规划了“高原—高峰—珠峰”的学科建设目标,其中“高原”为引领相关学科发展,“高峰”为冲击世界一流,“珠峰”为进入世界一流;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建设船海工程与科学等17个学科群,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此外,“在评价指标上,中国高校往往使用外国标准,真正融入中国元素、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还很欠缺。”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表示:“对那些可以用世界通用指标的标准,比如代表基础前沿科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自然指数等,我们当然也应该借鉴。但对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评价,就不能一味套用西方,而应尽快形成中国标准,在国际高等教育中发出中国声音。”

  培养一流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大学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这既包括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包括要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优渥土壤。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体现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介绍,清华倡导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及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为清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制定全球战略,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是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的短板之一,也是大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邱勇表示,在推动中国学生走向世界方面,清华大学作出了积极探索。目前,清华已与全球279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136所知名学校签署校级学生交换协议,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博士生逾60%。5年来,“闯世界”本科生海外研修支持计划累计支持1387人次走向世界各地进行学术交流。

  一流的大学更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但目前而言,高校在人事制度、人才评价机制、科研管理、人才有序流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吸引和培育更多一流师资,特别要推动一批科学家真正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成为世界顶尖的学术力量,这就必须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表示,要建立“预聘—长聘”制,促进人才能进能出;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业绩、贡献”导向,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大学间人才竞争激烈,一些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挖墙脚’现象仍然非常突出。但有些学校‘挖人’看中的是‘帽子’和称号,而不是从学校整体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的角度引进人才。”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解决‘孔雀东南飞’现象,既需要东部地区高校合理规划、中西部地区高校鼓足干劲,也需要政府的雨露滋润与整体布局。”

  服务国家战略 与国家需求良性互动

  迈向世界一流,意味着高校要承担起更多服务国家发展的责任。“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双一流’的关系梳理清楚。”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高校不仅要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更要引领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发挥地域特点,做好区域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用一流成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许多高校作出了贡献。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合作举办了74所附属中小学校,推动优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资源辐射全国;电子科技大学借鉴“斯坦福+硅谷”的经验,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正在建设“一校一带”电子信息产业链;山东大学发起服务山东行动计划,为智造山东、健康山东、文化山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大学自身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比如,有些大学教师正渐渐从研发者变成企业老板。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在一条完整的技术创新链中,大学、社会、企业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大学应着重从事自身擅长的创新链上游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而不应过度向下游延伸,偏离主体道路。”

  还比如,有些学校“立功心切”,过分重视领导批示。“学术的深耕是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重要问题的基础。大学要做强基固本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服务,要做创新突破而不是短平快的服务,要做前瞻性而不是跟风式的服务。”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说:“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建立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才能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引领性。”

  再如,在经费、政策等方面,国家往往更多投入综合性大学,对单科性院校、行业特色高校支持不足。“以生物医药为例,虽是国家战略需要,人才缺口巨大,但医药类高校得到的投入却很不够。”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说:“建议政府根据高校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加大对行业特色鲜明高校的扶持力度,让行业高校能更好地瞄准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1日  18版)

文:
图:
编辑:程一珍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www.3610.com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