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历时数年,甘肃举院于近日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作为目前中国所有举院中古建单体留存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科举场所遗址,换“新颜”面世的甘肃举院,将告别长期鲜有人知的尴尬,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甘肃省会兰州中心城区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被整体抬高逾1米的至公堂和观成堂两座古建筑焕然一新,近年来频遭风吹雨淋等自然破坏和城市化进程威胁的甘肃举院,又恢复到了百余年前“雕梁画栋”的庄严雄姿。
【同期】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王琛
修缮前咱们文物的本体建筑经过长期的风雨的侵蚀也已经损坏的比较严重,导致一些木结构开始大面积地腐朽,如果再不修缮的话,可能这样的损害会更加严重,所以就要实施进行修缮工程。我们这个修缮工程我们的分为两步进行的,一部分是整体顶深提升了是1.36米。第二部分还有油饰彩画的修缮工程,按照原来的纹样进行了绘制,采用天然矿植物的颜料还有动物皮骨质胶,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来进行修缮的。
【解说】光绪元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主持修建了甘肃举院,举院的中心建筑“至公堂”的牌匾由他亲自题写。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主持进行增修,明远楼、观成堂逐步建成,其规模进一步扩大。
【同期】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王琛
作为一个乡试的考场,甘肃举院在建成后的30年间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考中的举人有681名,进士116名,也超过了(此前)200余年的甘肃举人和进士人数的总和。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在甘肃举院这个地方萌生和发展了许多新式的教育,比如说还有民族工业,新兴的工业,可以说甘肃举院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文化、教育、农业、工业、还有医学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历史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解说】换“新颜”面世的甘肃举院,将从此前“鲜有问津”的封闭状态中主动“求变”。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王琛介绍,目前计划在修缮完成后的至公堂、观成堂内建成“甘肃科举博物馆”以及“甘肃医学教育博物馆”,对外展示甘肃举院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清末至现代萃英门发展变迁和甘肃医学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成就。
记者 高莹 冯志军 甘肃兰州报道